2008年8月2日 星期六

尋找顏如玉


書中自有黃金屋‧書中自有顏如玉
這些 slogan 對象都是男性,
像名錶廣告;
像名車廣告;
像啤酒廣告;
像香煙廣告;
像名牌牛仔褲廣告;
有錢有女


古語有云: “女子無才便是德”
女人反應當然是: 黐線!
可是知道之前一句是甚麼嗎?
“男子有德便是才”
換句話說, 可能此話重點不是反對女子有才, 而是強調無論男女, 重要是先要有德。
道德先行, 才能其次, 有才而無德, 更弊...

現今的女子, 追求的又是甚麼呢?
還是才子嗎?
努力化身顏如玉的代價又是甚麼呢?

他們都是雙妹心目中的才子佳人, 有才又有德。

2008年7月21日 星期一

MMM in Book Fair and Kubrick





August 八月 - McMuimui Dansemble+Fat, Bun, Edmond, Sze
2008/08/01 Dance + Music
Admission: $ 180 / $ 153 (bc member's)
price includes a copy of 《雙妹嘜十年一潤姊姊妹妹藝雜誌》

感受自由創作力量
Let you discover the creative power!



~購票地點
where to buy tickets
kubrick - bc
kubrick - apm
網上訂購 buying online**

~查詢電話: 2384 5465

《尋找顏如玉》
誰 是顏 如玉?在哪裡可以見到顏如玉?她真的住在書本裡嗎?她真的存在嗎?她漂亮嗎?她重多少磅?她有沒有變靚D?她今天做了facial沒? 由本地現代舞者陳敏兒和楊惠美組成的「雙妹嘜舞蹈劇場」,將帶你遊kubrick,尋找書中的顏如玉。4月份,「雙妹嘜舞蹈劇場」獲康樂及文化事務署委約 創作「香港故事」系列之《十宰身體慶團緣》,手腳並用笑談女性身體的美麗與哀愁,今回由劇場移師書店,承接上次演出的獨特視覺,邀請你繼續「閱讀」身體。

Who is Yan Ruyu (pretty woman)? Where is she? Among books? Well, does she really exist? Is she beautiful? Does she wish to be beautiful? Local modern dance troupe McMuimui Dansemble, consists of Abby Chan and Yeung Wai-mei, is in search of the legendary Yan Ruyu at kubrick--the dancers have been told that Yan Ruyu exists in books as a symbol of success and fortune. With their acclaimed new work Flesh Dance premiered in April at the Cultural Centre as an attempt to examine the female body, McMuimui Dansemble will transform kubrick into another site of exploration to discover the never-ending myths and mysteries of the human flesh.

2008年6月20日 星期五

十宰情未了

陳冠而、郭嘉源 談 雙妹嘜舞蹈劇場
轉載至舞蹈手扎

十宰身體慶團緣

Fee(陳冠而):你想從何說起?

嘉源:不如先談談道具。整個show中道具使用不錯。我覺得印象很深的是那兩半圓枱,一開始已經用,由兩個乳豬男推出來。而Ending時再用,把兩個半圓併合,一起變回一個圓形,感覺很圓滿,讓我想起中國人吃飯用的是圓枱,不同於外國人用長枱。

Fee:我也覺得那兩張半圓的枱很Eye-catching,一開始已歡樂今宵的形式的禮品枱出場,又有點像變魔術,惠美和敏兒只把頭露出來,這樣出場很有趣。而到了末段圓枱又變成兩人的傘裙,到最後併合為一,視覺上很有趣。

嘉源:圓枱包含了分享的意味,像中國人用圓枱吃飯,是互相分享飯菜,而不是外國人一人一碟那樣自己。

Fee:對,「分享」這兩個字很重要。惠美和敏兒兩位與觀眾分享了她們很多私密的身體經驗;開場時也說得很明白,她們邀請觀眾一起來開party,為身體慶祝。

嘉源:嗯!開始involve觀眾的手段很成功,我看那晚觀眾也很ready,大家一起舞動的場面很壯觀。兩面台的設計讓觀眾可互相看到對面的表演,使大家的身體防備放鬆了很多。

Fee: 關於「分享」,兩位女舞者玩share weight那段印象很深。兩人穿著金黃色的短袖貼身衣褲,緩慢地互相用身體支撐對方的重量;這是舞蹈中接觸即興常用的手法,但在這context、這樣 的處理手法下很有互相支持的意味。當然當中兩位舞者的功架也在看似漫不經意的動作下展露啦!哈哈!而且動作靜態而肢體曼妙,像是兩個人的瑜伽。

嘉源:這是很physical的sharing,而在全舞作最後放映的關於媽媽的錄像,則在視覺上與觀眾分享了對母親的感情與生活點滴。

Fee:那是舞者跟觀眾的分享。我覺得兩表演者之間也分享了很多。

嘉 源:在這演出中,即使是獨舞,其實也是一種分享,Abby有一段solo很曼妙,亦不是為「表演獨舞」而加插,而是真的有solo的需要。Solo時舞者 分享了個人的情感,像是一段喃喃自語的獨白。而關於兩舞者之間的分享,我記得丟蕃茄一段, Abby向惠美share bye bye肉的煩惱。

Fee: 從對白上、身體上、接觸即興等等,這演出中的「分享」著實很多層面,在心態上、視像上,以至聲音都在「分享」。這種「分享」的感覺很舒服,有時很多演出要 告訴觀眾一個message,這是很straight forward,很單向的。這個演出給我的感覺是,兩位女生相識十年,互相扶持一起分享,經歷了身體的好多個階段,這一晚來一個小回顧或者小慶典,不作結 論,只是細細碎碎的「分享」。我們好像被邀請到兩位女子的家,靜靜呷著杯茶聽她們的身體說話。末段用那三張形狀一樣但size分別是大中細(小孩子坐的、 成人坐的、與不合比例的大的)的椅,惠美和敏兒由小到大說了三遍一樣的對白,一樣的動作,身體及聲音漸見年紀的變化,如此總括成個show,像在說女子一 生的不同階段。雖然這樣說可能過於簡化。

嘉源:嗯我不認同整個舞作說的是一個aging的過程,反而如我們上次談時你說的,頭段較輕鬆,後段較感性。我會再加多一層次,頭段說的議題較宏觀,論及社會文化層面;之後則較為微觀,是較私密的個人感受、經驗,相對來說觀眾亦更容易被感動。

Fee: 也不是的。我意思不是說整個舞作說的是一個aging的過程。我同意你說後段更為私密,但我仍會說後段亦是較憂傷的。例如我印象很深的鋼管舞、Abby後 來的solo,等等。其實由丟蕃茄開始之後,氣氛在慢慢轉變。不知道呀,作為一個女性,我會聯想到身體慢慢不再青春的憂愁囉。可能女性對身體的aging 感受比較強烈。

嘉源:如果這樣說的話,我作為男性是沒多大感覺的。可能暫時未有吧。我想有這樣的差別的其中一個原因是,廣告中永遠只會講女人aging,甚麼塗上面會後生十年呀等等,這些影像文本談論的全都是女人的身體。

Fee:我覺得演出當中其中一個部分是有談及很多女人會好介懷身體的shape。

嘉源:一首歌《people watching》用在惠美的獨舞段落中,彷彿意圖著重女性的身體經常處於被看(being watched)的狀態和文化氣氛之中,受male gaze的凝視。
Fee:社會對女性身體要求很多。

嘉源:女性的身體長期處於一個被看與被規範的狀態,要給男人觀賞。

Fee:所以有時真的不知道是自己想身體好看,抑或是為了要符合社會的要求。因為一出世已經在這社會中生活。呀,你說女性的身體很多時候要給男人觀賞,那你覺得演出中有談及這話題嗎?

嘉源:不重。不是很激進的女性主義,又不是在批評大男人主義。是比較輕鬆的。

Fee:嗯,這也是其中一個原因我喜歡這個演出。是舒服的分享而不是責罵。

嘉源:有時好像鬧得太多,反而不如這次,可以聽到好多如兩個女生訴說的密語。 要「鬧」的話,反而說的會少了。這次就有更多空間去述說女性本身,而不是要反抗男人。也多點celebrate的味道。

Fee:近期看很多舞蹈(劇場)演出中,男女的角力很強。

嘉 源:像Helen編的女書就是一例。好用力去把男性與女性staging。在香港舞蹈年獎選跳那一段就很明顯,是很要鬥的,男的西裝和女的高叉裙,就像提 著武器去戰鬥,而不是互相愛護。舞台上像是兩性角力的場所。那段舞的男女舞伴都不是望著對方,而是望觀眾,似在爭focus。

Fee:所以這個演出某程度上是超脫、放低。很多愛護、體諒、包容。有些甚麼例子嗎?

嘉源:嗯…不太想到,但我很記得吹蠟燭,玩生日蛋糕那一段,兩人像在慶祝十周年。每人吹一下、動一下,由1數到10,由10又數到1。呀,「分享」也不一定只在二人之間,結尾時雙妹 拍媽媽的video中,展現了媽媽在做家務的情景,也是和觀眾分享了一些生活的點滴。

Fee:場刊中寫著 “dedicated to mother”。但整個演出中又不太覺得有這樣的元素。 除了最後一場關於兩位舞者母親的錄像。

也談談音樂

嘉 源:前段的音太多數是女聲,很少男聲。我認為這也是值得注意、考慮的一點。男女聲很不同。日常聽香港流行曲的經驗中,聲音本身卻不重要,重要的是一聽歌 曲便浮現起某明星的樣子,以及其所隱含著被消費的元素。但我覺得有些歌手的聲音是特別的,像薛凱琪,唱歌有如在耳邊噴氣的性感。所以其實聲音本身,男女性 各有很重的味道。

(備註:後跟惠美談起,她糾正,其實沒有偏重多女聲的音樂的,只不過我看的時候有這樣的感覺)

Fee:無論如何要讚演出中用的音樂都很動聽。我很鍾意,哈哈!

嘉源:音樂中的歌詞有幫助說故事。巧妙地運用歌詞,有時把歌詞的subtext改變了,出來的效果帶點幽默感,情緒也更微妙,複雜且多層次。

Fee:這次的演出比起近期看的舞蹈作品較重以文本出發。很多段落是由歌詞或一些俗語開始,從文字引發舞蹈。

嘉源:最好例子就是三張椅那一段,重覆3次一樣的對白,用了3種不同的語氣, 簡潔地描劃了3個不同的階段。

Fee:3張椅非常成功,意象很美,淡淡然,好過較早段的「虎背熊腰」video太用力。

嘉 源:也是時候談談video的使用。「虎背熊腰」那個video把日常生活中的關於身體部分的俗語寫在有關的身體部分上,如:「雞手鴨腳」、「虎背熊 腰」,或視像化,在菠蘿蓋(膝)上放上菠蘿包、小腿上寫上甲組(如足球員粗的腳)等等。因為身體部分太細,在表演場中觀眾無法看得清楚,因此這部分實在是 有需要用video的。錯卻在於video的處理手法。
Fee:用video是可以,idea亦好玩、有趣,企圖先以一種感性拍局部身體部分的影像感覺開頭,只看見未完成的字與身體,然後逐漸揭露,讓觀眾發現其實是一種調侃。可是錄像的節奏與音樂不是太夾。

嘉源:節奏太過平穩,fade in/out的效果到後來也反過來削弱了錄像本身。

Fee:嗯,有點累贅。播到一半觀眾已猜到了可是錄像還有很長,氣氛便有點拖冗。但有趣的是觀眾不停把猜到的叫出來,很有互動。

嘉源:哈,用個鎖鎖住bye bye肉!

Fee:不是呀!是鎖骨呀!你猜錯了!仲有哪幾個video呢?

嘉源:最開頭很矇,白色那個。很多手手腳腳在白色畫面由下至上飄浮,與及惠美和Abby走來走去那個。

Fee:嘩!那個。如果你不說,我真不知道歌詞是與動作有關的!太亂了。不是太catch到。舞台上太繁忙了,一時間看不了那麼多東西。

嘉源:錄像在上面播放,談愛情對女性身體的影響,其實是頗惹笑的;但同時下面兩個男生又要臨摹著錄像中對白說的醫生病人來做動作。畫面真的太亂了。

Fee:video本身可自足,又為何再加兩個男生的形體呢?是對video沒信心嗎?

嘉源:還有一個道具我是覺得多餘的:那塊很大的布。

Fee:國旗出場?

嘉 源:那是唯一一段我笑不出來的。兩位男演員把布張開的動作不協調,影響了該段的節奏。感覺上是為了唱 “bring back, bring back…”那首歌,玩海浪的效果,以及把惠美沖廁走了那效果而拿一塊布出來。因此沒甚麼接連,整段的節奏都奇怪。還有,我覺得兩位女子用布包著頭搔首弄 姿,一旦布被扯下便逃避、遮面,到最後好開心丟低了布那一段,我覺得最act。

Fee:我就會解讀為對自己的身體沒有信心,想自己美麗、想充滿自信,但自己又背負著一種「別人怎樣看我」的包袱,唯有蒙著頭,遮掩著自己的identity才能暫時滿足自己。

嘉源:但我不覺得這樣女子就對自己的身體有信心了。只是不希望讓人看見自己的真面目,而且不是蒙著頭就做得到享受自己的身體。蒙著頭時,awareness不在身體,卻是在害怕布掉下,結果兩人互相拉扯。

Fee:所以這樣就說明了「外面的人怎樣看我」是多大的壓力呀!

嘉 源:但這種表達形式很常見,感覺不強。反觀其他段落有很多新鮮的念頭是很好的。另一個是把惠美沖廁沖走了的搞笑位,不少觀眾都覺得很有趣,但可能我曾經在 前進進的<飛吧!臨流鳥,飛吧>中看過近似的用法,而那塊布的面積很大,幾乎掩蓋整個舞台,效果很震撼,於是我再看時感覺便不如之前強烈了。

Fee:嗚…用props真難!

嘉源:不是呀, 椅子就是一種常用的道具,但這裏用得很好。 運用不同的facing、 direction、size…尋找家豬的故事中好像也有用,跳你好舞也有用櫈仔,都有新鮮的玩法,都好看。

關於censorship

嘉 源:第一次見單張時,其實我以為跟慾照事件有關。因為宣傳照中咬的動作令我聯想到字花以咬為主題那一期中,咬與性的相關。和惠美談之後才知道,慾照事件在 排練中期才發生。惠美也說覺得很難避免觀眾可能出現這樣的聯想。我認為這事件可能令censorship因此而收緊,尤其對於宣傳品中出現的圖像及字眼。

Fee:政府官員總是怕市民投訴, 不敢擔當責任。 然後只是迴避, 不准這樣不准那樣, 著少件衫不可以, 用個『操』真是嚇一嚇。 更遑論由他們肩負起教育市民大眾的責任。

其實我自己看單張時, 完全沒有想過有關性的話題, 因此更沒想過這樣的照片和字眼竟然會受censorship!

嘉源:我都沒想過會受censorship!

Fee:一看節目內容己經覺得, 不是講『邪野』、『淫野』。 很清楚知道這作品談的是關於香港生活的女人, 與及其身體經驗。 那裏有黃色成分呢?

嘉源:你意思是看原本那張被通過不到審查的照片抑或最終出街那張?

Fee:2張我都不覺得有意淫。

嘉源:惠美說原本與出來那張的分別在於, 有沒有衣服遮掩著重要部位。

Fee:但其實原本看不到衣服那張, 同樣也看不見重要部位。 這是看者有心, 自己幻想得太多了。

嘉源:惠美說觀眾應該猜得到相中人其實是有穿衣服的, 不過是鏡頭效果而已。

Fee:其實不穿衣服又如何呢? 不穿衣服就等於性? 性就等於不能夠說? 那麼焦媛之前那套VV勿語是甚麼?

嘉 源:但是那個的宣傳品中, 女子都穿著衣服, 更是很高貴的晚裝, 形象乖巧。 最初她們亦不打正旗號是陰道獨白, 是之後才改名。 這兩個事件的有趣共通點在於, 『陰道』和 『操』, 都是有關對文字的censorship (剛才是對圖像的censorship)。 VV勿語有否註明是成人情節?

Fee:我不清楚。 但陰道獨白這齣戲的出發點在於勇敢地談性, 談陰道; 避用陰道這個詞, 某程度上己經是一種忌諱, 偏離了原劇的精神。 性還是被妖魔化了, 繼續放到桌子下面。

嘉源:嗯。 在inmedia(香港獨立媒體)的報導中提到, 康文署提議更雙妹在宣傳單張中, 加入 『本節目可能含有成人成份』的 字眼, 但惠美覺得不需要, 拒絕接受建議。

Fee: 好奇怪。 報紙雜誌等大眾媒體可以把慾照大肆刊登, 一個舞蹈作品中看不見舞者穿著衣服卻被重重勺難。 反觀很多媒體之中, 即使衣服在身上, 卻也可以極度意淫。 這些雙重標準叫人如何接受呢? 而且他們很明顯把 『性』等同了『淫穢』, 並且把 『不穿衣服』等同了 『性愛』。簡直讓我想起, 要大衛像穿褲子那個笑話。

嘉源:歷史上有段時期, 人們把所有露出性器的雕塑破壞。

Fee:我覺得雙妹的處境都無奈, 因為這是委約作品, 出錢和主辦都是康文署, 變相創作上就會受限制。 有新聞自由但無藝術自由, 香港的畸形生態。

嘉源:嗯, 她們碰到性的界線,遭受到的阻撓就很大。反而政治的嘲弄似乎是可以接受的, 如進念的《東宮西宮》的政治喜劇系列,都是成功的例子。

Fee:舞蹈界是否少點談政治?

嘉源:真的非常少,可以說是沒有的。

Fee:你囉。裏談的空間政治,哈哈。

嘉源:最多是身體政治。性別的政治。如春江年前的的哥仔戲啦。

Fee:我會有興趣問問春江,當年他的<哥仔戲>有否受censorship。

嘉源:春江好像有提過… 在宣傳方面,他們好似當時沒那麼大膽 只在演出當中大膽。 但演出之後觀眾反應很極端,有人罵得很厲害。那時教我跳舞的老師都覺得他們像在搞搞震

Fee:啊…這樣子藝術就很悶了,資金方面需要政府支持但他們又會阻撓創意,限制藝術自由; 觀眾甚至藝術界中人如果也保守與不肯討論的話… 哎,真的很悶!

嘉源:政府好像把自己看成老師,規限著市民,教市民,嗱,你要這樣做,這樣跟著走,不要錯。

Fee:唉,其實真正的教育也不應是這樣單向而限制的『教』。 怪不得香港的老師傾向這樣『教』學生,原來政府就是這樣的。

嘉源:今天我看過一篇報導,說芬蘭的教育是全球第一,因為芬蘭政府認為『學校沒有教答案的權力,只有支援小孩學習的權利』。

Fee:這讓我想起惠美說,學院教舞蹈,教『靚』與『唔靚』的標準,以及『再靚D』的標準, 『唔夠靚』就是因為『唔夠努力』。很規範的學習模式。又讓我想起SCMP那篇review,也許她也是在用一種標準的美學觀去審視這個作品。

See also

有關雙妹嘜舞蹈劇場宣傳單張的照片及文字受審查的報導:

http://www.inmediahk.net/public/article?item_id=314958

2008年5月11日 星期日

2008年4月28日 星期一

《星島日報‧演藝評台》

2008年4月25日《星島日報‧演藝評台》

輕鬆有趣但不夠貼身的《十宰身體慶團緣》
文:陳瑋鑫

IATC - 網上藝評

http://www.iatc.com.hk/onlinearticle/articled468.html

2008年4月26日 星期六

翠袖乾坤‧雙妹嘜

photo by runawayvonne

(文章轉載自文匯報)
[2008-04-20] 翠袖乾坤‧雙妹嘜
文潔華

知道本地有一個由兩位女舞者組成的「雙妹嘜舞蹈劇場」嗎?此劇場經已有十年歷史了,最近演出了《十宰身體慶團緣》的節目,既為周年紀念,也為一場舞蹈與性別的互動。

舞 蹈當然離不開身體,女性對身體的敏感度,因為生理周期及社會各種的寄望與眼光,早已構成強烈的觸覺。是次演出除了把女子的身體解剖以外,還玩弄了有關的 常用文字;因而分場便出現了「婦科」的「身體檢查」,還有女子的「郁身郁勢」、「身不由己」、「賣身」、「睇全相」、「瘦身」、「身吟」、「身有千千結」 及「身教」等等有弦外之音的思考。此等語句應用於女性,自然有不言而喻的大堆聯想。

舞台上,楊惠美與陳敏兒這對「雙妹嘜」渾身解數,時而 以女丑的方式,時而以嚴肅的現代舞表達著「宰身」的主題。陳敏兒問什麼時候我們從「修身、齊家、治 國、平天下」的理想,轉身而追求「瘦身、隆胸、整容、得天下」?這個問題吊詭之處,在於前者為儒家男權的道德理想,後者則為消費經濟結構下女體商品化的口 號。女人從未有「平天下」,只有擔當過「禍水」的角色;到了後者,才諷刺地成為主體。

楊惠美則斷言女性身體只像一件展品,被嘲弄和貶視之 處俯拾皆是,因而要在舞台上表達由身體出發的各種情懷、詩意、濫調和控訴。「雙妹嘜」的控訴,避免不了 女丑的代入和扮演。女人做丑,常常在扭曲身體,醜化身體甚至宰割身體處發力;因而熒幕上便出現了支離破碎的插圖,舞台上則是雙妹嘜插入木檯,鑽入檯板底層 的扭曲身體……

最後,她們在舞台上投射了母親的錄像。她們說身體滿載故事,道出了世情與世事,也道出了己身來自的,愛的母體。

http://www.wenweipo.com/news_print.phtml?news_id=CF0804200006